欢迎访问
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树莓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
  • 魅力封丘
  • 魅力封丘
  • 魅力封丘
封丘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为河南省新乡市辖县,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区域面积1225.5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609个行政村,总人口89.02万。

封丘县创新“12134”农村产权交易模式,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题

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点击次数:196

        “这个道路修复项目正在反向竞价,底价3万,现在已经到2.92万了,目前还在降。”9月17日,在封丘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闫利娜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展示平台的实时交易场景。屏幕另一侧,79名围观者正线上关注竞价进展。这样公开透明的交易画面,如今已成为封丘县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交易的日常。
        此前,封丘县不少村庄深陷“糊涂账”困境:村级资产资源被侵占、小微工程暗箱操作、群众查账无门……如何解题?今年以来,封丘县创新实施“12134”农村产权交易模式,让农村产权交易从“线下抽屉”走向“线上阳光”,不仅唤醒了海量沉睡资产,更筑牢了基层治理的“防腐墙”,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清家底建平台,数据真了民心安
        以前,村民身边的腐败问题,大多源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擅自管理”,交易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缺失、监管存在盲区、专业服务缺位等成了基层治理长久以来的“老大难”。
        要治病,先把脉。为摸清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封丘县成立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三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整合纪委监委、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
        县乡两级组建清产核资专班,对全县184万亩土地、37亿元资产进行编码上网,逐村逐户核查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对历史遗留的不规范承包、租赁合同,逐一清理规范,累计完善合同1.3万余份。
        “以前村里资产是‘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亩地、多少间房。”闫利娜说,清产核资时,工作组通过数据比对、群众公示、社会监督,不仅追回了被侵占的3亩集体建设用地,还把闲置的老校舍、机井等资产全部登记造册。
        如今,从沟渠路堰到闲置厂房,从荒片林地到池塘坑塘,封丘县逐一定位、拍照,标注面积、位置、产权归属,录入全县统一的“三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村里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了“电子档案”,从根本上杜绝了“数字造假”。
        “当‘资产清单’彻底公开,村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闫利娜表示,如今村干部手握“实家底”,说话办事有了底气;村民看着“明白账”,对集体事务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12134”建机制,交易顺了效率高
        现有“家底”已经清晰,下一步如何让撂荒地变身高产值的特色种植基地?闲置的村集体厂房能否“重获新生”?
        “光有平台不够,得有规范的机制让交易市场化、更通畅。”据闫利娜介绍,封丘县创新推出“12134”产权交易模式,即以1个“三农”综合服务中心为统筹,打通全国农村“三资”监管和产权交易2个平台数据,靠1套制度规范从项目受理到资金交割的所有流程,压实县、乡、村三级服务责任,联动政府、国企、银行、运营公司四方协同推进。
        今年5月,封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涵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四荒”使用权、集体林地经营权等17大类交易,实现“信息发布、线上报名、网络竞价、成交公示”全流程电子化。
        为确保专业高效,该县组建15人县级技术团队,19个乡镇“三资”监管中心各配5名专员,609名村级报账员兼任交易经纪人,形成“县有专家指导、乡有骨干对接、村有联络员服务”的三级网络。
        为杜绝“场外操作”,封丘县定下硬规矩:2000元以上的集体资产交易、5000元以上的服务采购,必须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未进平台的资金,一律不得纳入村级财务账目核算。同时,封丘县纪委、公安、检察院、法院建立“联动办案”机制,专项打击恶意侵占集体资产、暴力干预交易等行为。
        金融活水同步跟进。为满足交易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河南农商银行封丘支行与交易平台深度对接,在农村产权交易过程中开通金融“快车道”,对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存在融资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快调查、快审批、快放款。目前,已向交易主体发放贷款4笔、350万元。
        “以前发包闲置校舍,总是村干部说了算。现在必须经过‘四议两公开’定底价,再上平台竞价,谁也不能搞特殊。”闫利娜说,此前,陈固镇有一所腾退的闲置校舍,通过平台挂牌后吸引163人围观,经过59轮竞价,最终以每年4.1万元成交,比起始价2.5万元溢价64%。“三年下来,村集体多收4.8万元,群众都说‘这钱来得明白’。”
        资产“生金”效果佳,民心齐了乡村靓
        鼠标轻点间,竞价声“屏”上起。今年5月,封丘县荆隆宫镇三姓庄约270亩土地3年租赁经营权项目结束线上竞价,成交金额溢价率达87.78%,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35万元,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资产“活”了,村集体经济强了,民生实事有了保障。“以前群众打电话,不是说路灯坏了,就是说水管漏了,但村里没钱修,有的村干部都不敢接电话;现在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修路、采购水泵等都提上日程,村干部的腰杆都硬了。”谈起改革带来的变化,荆隆宫镇三资中心主任杨淼的话朴实却真切。
        更显著的变化,还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效能提升上。随着交易流程透明化、监督机制常态化,封丘县涉及农村“三资”的信访量同比下降90%,“小微腐败”问题得到根本遏制。“以前村民怀疑村干部‘中饱私囊’,现在每一笔收入、支出都在平台公示,干群矛盾少了,凝聚力强了。”杨淼说。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封丘县的“三资”改革还打破了资源配置的地域限制。以往农村土地流转多“不出村、不出乡”,如今通过平台,郑州、原阳等地的企业纷纷来封丘竞价,推动土地资源向规模化、高效化经营主体集中。
        自产权交易平台上线以来,封丘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实现从“乱”到“治”、从“闲”到“活”的转变。截至9月中旬,该平台访问量达73万次,成交各类资产资源255宗,金额5786万元,平均溢价率26.87%;198个村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占全县行政村的62%;盘活闲置厂房、校舍等资产65处,引进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等兴村富民项目30个,带动36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规范是最大的推动力。”闫利娜说,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让更多“沉睡”的集体资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活资本”,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坚实支撑。(封丘电视台)
封丘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