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封丘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8年04月23日 点击次数:14112
封政办〔2018〕3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封丘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已经县政府二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封丘县人民政府
2018年3月20日
2018年3月20日
封丘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河南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旅联办〔2017〕2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结合我县旅游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十二字方针”和“六个精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以全县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为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统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使旅游业成为我县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因地制宜、提高实效”的原则,重点支持7个国家旅游重点扶贫村(留光镇耿村、短堤,尹岗镇碾庄,潘店镇沿林庄,曹岗乡邵寨村,陈桥镇王庄村、凤凰台村)和一批旅游资源基础好的贫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指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农家采摘、农户产品加工销售等,规范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水平。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持相关服务产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到2020年,创建3A级以上景区4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乡村旅游示范村5家,旅游扶贫示范点5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5家,带动12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3140人脱贫。
三、基本原则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计划,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准扶贫,选择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体现乡村文化和田园风貌。适应发展需求,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通过吸纳就业、扶持创业、资产入股、结对帮扶等方式,对确定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以人为本,社会参与。以贫困人口为主体,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增强其脱贫信心,提高其致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组织动员、搭建平台,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中来。
四、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
科学编制全县“十三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利用和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旅游扶贫有序发展。按照《封丘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谋划,积极推进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青陵台相思园旅游规划、小城田园综合体、青龙湖景区规划、陈桥古镇和宋源湖规划等景区规划。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对7个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和旅游特色村发展旅游产业和开展旅游扶贫给予规划指导和项目策划。
(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提升旅游交通水平,加快对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硬化或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推动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连接线建设,解决通往乡村旅游景点“最后一公里”问题。健全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标识引导和解说体系,推动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交通、厕所等主要环节的规范管理与提升。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等现象,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推进“六小工程”和“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旅游服务条件。
(三)打造特色鲜明乡村旅游产品。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培育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乡村旅游业态,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乡村旅游市场。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林资源、民俗文化、古村落等要素,按照“一区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总体要求,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贫困乡村成为旅游热点,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春观花、夏避暑、秋采摘、冬踏雪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将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吸引村民通过参与表演、服务等形式参与旅游活动,实现本地就业。
(四)加强重点村旅游宣传营销。
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旅游节庆等多种方式,提升重点村乡村旅游市场影响力。旅游部门要在重点位置户外广告、媒体套餐中加大对成熟乡村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在邀请国内媒体和旅行商赴当地采风踩线时,要将重点村的推介纳入其中。鼓励旅行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合理串联贫困地区旅游产品,优先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纳入线路。鼓励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开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专线,并在价格方面给予优惠或补贴。
(五)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
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对邻近贫困地区和交通沿线贫困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嘉联生态园3A级景区、青龙湖景区、小城田园综合体,要实事求是的确定辐射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数量。按照就地就近、共建共享的原则,采取安置就业、提供公益摊位、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景区发展带来的红利。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优先招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按照就近原则,鼓励每家星级酒店、3A级以上景区根据自身规模至少解决5-20名贫困人口就业。
(六)加大旅游扶贫人才培训。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扶贫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供智力支持。将乡村旅游扶贫村人才培训纳入扶贫办“雨露计划”,集中师资、经费,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员、贫困人口等不同对象,分类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乡(镇)分管领导和旅游部门主要领导的培训力度,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经营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从事农家乐、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经营户的教育培训和开发指导。组织旅游部门、重点旅游乡(镇)(村)等主要负责人以及贫困村旅游经营户赴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到2020年,实现对全县7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重点特色旅游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每年培训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不少于80人次。
(七)开展结对帮扶专项行动
全面实施“旅游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组织动员全县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旅游企业,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鼓励宾馆饭店与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相关企业、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签订有机鲜活农产品定点采购协议。科学指导贫困户调整种养殖业方向,围绕需求进行订单式农业种植生产,打造直供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
(八)开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专项行动
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涉旅农产品生产、土特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加工,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加油站等旅客集散点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千村百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立体扶贫。依托村民活动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设立乡村旅游专区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开展旅游商品在线宣传、销售。
(九)开展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村镇、休闲街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组织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鼓励引导各类乡村旅游创客通过吸纳就业、资产租赁、示范引导等方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到2020年,全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的旅游创业示范乡村。
(十)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
结合产业帮扶模式,探索景区带村、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4A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1个,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支持旅游扶贫重点村成立农家乐(农家宾馆)协会,加强自我管理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引导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就业、旅游创业、资产收益等模式,实现脱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封丘县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旅游扶贫的组织、筹划、指导和协调工作,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协调解决旅游扶贫中的有关问题。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旅游扶贫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县、乡(镇)、村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推进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政策保障
创新投入渠道,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解决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扶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从事涉旅农业生产。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予以保障。开通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审批、经营许可绿色通道。积极为已开展或有意愿、有条件开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
(三)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旅游扶贫工作督导考核机制,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评估旅游脱贫成效。
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推进落实的实施方案,强力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配套措施,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