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给“玉米建房”破霉变难题
入秋以来,持续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带来严峻挑战。河南省封丘县农户积极创新,巧妙利用铁丝笼、钢管笼等工具,让玉米“站”起来、“住”进去,探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土办法”,在连日阴雨中成功守护了金灿灿的粮食。
封丘县赵岗镇种粮大户吕耕珍农业家庭农场内一排排金黄的玉米笼。
在封丘县赵岗镇,种粮大户吕耕珍站在合作社大院里,指着一排排整齐高耸的铁丝笼,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玉米啊,也住上了小高层的阳光房了,再也不像过去打地铺了,也能享受城市般的生活了。”他口中的“玉米豪宅”,是农户们结合现代材料琢磨出的新办法——用可拆卸的钢管组合成高3米、直径1.2米的长方形笼子。笼子底部离地20公分,留出镂空“通风层”以隔绝地面潮气;顶部铺设防雨布,既能挡雨又能确保空气顺畅流通。
封丘县冯村乡种粮大户侯兰锋绿源家庭农场内的钢管笼整齐排列着。
这一创新晾晒方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农户们的实践智慧。吕耕珍介绍,这种立体储存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一间大概也就储存将近3亩地的玉米棒,并且可以无限延长,比过去传统的地面摊铺大大节省了空间”,还能有效减少粮食损耗,“离地20公分更利于通风,而且在装笼时撒下的玉米籽粒能及时打扫出来,避免浪费。”
在冯村乡野城村,村民李清章对“玉米站起来”的好处深有体会:“以前玉米都是摊着晒,搁哪都碍事,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的玉米都‘站’起来,腾出来地方,院儿里能晾被子、搁农具,还不用担心潮,真是一举两得!”
“玉米霉变是丰收后最大的敌人。”封丘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平从专业角度分析道,玉米收获后含水量通常在25%以上,而安全储存的水分标准需控制在14%以内。在连绵阴雨条件下,传统地面摊晒方式已难以为继。
封丘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种粮大户做好玉米晾晒储存工作。
杜平指出:“铁丝笼最大的优势是立体通风。传统地面堆放易导致积热和霉变,而铁丝笼的长方形结构确保了空气自然对流。”据检测,在相同湿度条件下,铁丝笼内玉米的霉变率比地面堆放低60%,这一显著差异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如今,在封丘县的农家院落里,一排排“玉米豪宅”拔地而起,层层叠叠的玉米泛着金黄的光泽,从发愁“没处晒”到不愁“晒不好”,封丘农户用简单的创新办法,晒出了秋收的安心。
豫公网安备41072702000103号
